教研论文
浅谈古诗鉴赏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提要: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诗作感情强烈,表现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读者的心灵。他善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创造出超现实的形象;又善于将神话传说和现实描写结合起来,创造出色彩缤纷、瑰丽奇特的境界。他的诗歌以蓬勃的浪漫气质表现出无限生机,成为盛唐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关键词:
诗歌 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
正文: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作家按照自己所希翼、所想象的样子去描写,抒发感物而动的主观的思想感情,侧重于理想,便可归入浪漫主义。我国古代诗论,历来讲“风骚传统”,其中“骚”指的是屈原所作楚辞《离骚》,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成熟,“骚”的传统就是浪漫主义。而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诗歌以蓬勃的浪漫气质表现出无限生机,成为盛唐的杰出代表。浪漫主义是李白的思想与艺术的特征。李白的诗歌,具有一股神奇的魅力。他自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写诗一任激情奔泻,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所以主观色彩极浓,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封建社会奉为权威的事物,他都敢于亵渎,尧舜是儒家推崇为典范的圣帝明王,他却说:“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怀仙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圣人不在眼里;“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君王也不在话下。他平视一切,“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王候皆是平友人”(《少年行》),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奇才的自信,又表现了不受世俗羁绊的性格。李白的诗歌就是他的胸襟报负、气质人格、心理特征的自我写照。
另外,其诗作的主观色彩还体现在他寄自我于诗的形象之中,此特点在其抒情诗中表现最甚。李白胸怀坦荡,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诗在批判黑暗时,总是喷射出强烈的愤怒,如他批判安史之乱时愤怒责问:“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的诗在抒写理想时,总是充满着自信,他敢于向世人大声地宣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碰到困难和挫折,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他的诗在倾吐苦闷时,又总是直抒内心的郁结,大声嗟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这种毫无保留地倾吐出内心感受,抒发感物而动的主观的思想感情,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本质内容之一。、
二.感情充沛,瞬息万变,节奏起伏迭宕。
李白常以歌行体来抒写壮志受挫后,理想与现实矛盾迸发的激愤的感情,此种诗体最能反映李白感情奔放的浪漫主义诗歌的独特风格。他的诗往往如云龙雾豹,飘然而来、忽然而去,难以窥其端倪。如《将进酒》,此诗有对时光如流、功业无成的悲哀,有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有散尽千斤以求一醉的豪爽得意,有对钟鼓馔玉的贵族生活的轻蔑,有对圣贤寂寞的感叹,感情极为复杂,但基调还是豪放、激烈、慷慨悲歌。诗的发端,诗人的感情有如火山喷发,又如江河倾泻,奔腾跳跃,有冲决一切不可遏止之势,而且通篇也是气势豪迈,抑扬慷慨,淋漓痛快,兴之所至,意到笔随,最能代表李白的风格特色。有“李白此诗,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徐增《而卷说唐诗》)之誉。而《蜀道难》形式自由,以七言为主,兼用长短不齐的句式。长句语言畅达奔放,短句简洁有力,长短交替使用,句式参差错落,使全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刘须溪云:“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在言”(《唐诗品汇》)。又如《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更表现了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情绪变化大起大落的特点。开篇平地起波澜,无端地突出了久郁在胸的愤懑,接着突然转笔,面对万里长风、秋鸿掠空的美景,陡生凭高畅饮的豪情逸兴。转瞬之后又愁云四起,时而惊浪若奔、时而哀怨叹息。诗人在瞬息之间感情变化的起伏迭宕,令人叹为观止。诗中来龙无端、去脉无迹的结构,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急剧变化着的感情之波。全诗感情起伏迭宕,直起直落,色彩强烈,读后使人心潮难平。这正是诗人那豪放不羁的性格,浪漫与天真的气质才能达到的入化境界。
三.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一)生动的比喻,拟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中,以有形白发比喻无形的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中,以“天境”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短歌行》)中以北斗喻酒杯,表达了他豪放的气质。
除了比喻,李白还善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感情和性格。他对大自然有着深沉的喜爱,渴望在自然美中寻求精神的寄托,常常把大自然当作知心朋友,企求从它那里得到抚慰和快乐,以至分担自己的愁苦。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在这里,他是把敬亭山当作心心相印的契友,好象它能理解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似的。他想象着美好的月亮可以和自己相伴同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也能向它寄诉愁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或陪他饮酒消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他想象着春天也会同情自己的愁苦,所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绿水也能了解他的意愿,以至“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宿白鹭洲寄杨江宁》)——他这种在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中所产生的大胆的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诗人热烈的感情和愿望注入被描写的对象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诗意,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二)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
李白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并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善于驰骋想象,创造鲜明新奇的艺术形象。《行路难》其一,想象丰富,色彩绚丽,诗人以酒发端,浮想联翩。忽而黄河冰塞,忽而太行雪封,忽而垂钓溪上,忽而乘舟日边,忽而乘风破浪,忽而挂帆济海,一幅幅画面使人应接不暇。诗中三处用典都是活用、化用,贴切自然,既增加了作品的形象性,也增加了作品的内涵。他写怀念长安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写友人醉卧则“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回宿》)。
李白对于夸张手法的运用也很富于创造性。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说白发来夸说愁苦之深;如“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来夸写朋友之间的隔膜和冷漠;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以猿啼在耳而万山已过的极度夸张暗示时间的暂留与空间的遂变。大胆而恰切的艺术夸张,给李白的诗歌带来神奇的魅力。“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像这样极度夸张的描写,在李白的诗中是举不胜举的。
由于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对事物的美好和丑恶具有爱憎分明的态度,非夸张就很难表现他那巨大而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因为他对被描写的对象具有巨大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夸张表现都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使人觉的非如此不可。但他不易企及的地方还在于他往往能够美妙地把神话、幻想和夸张等这些浪漫主义手法结合着运用,借助神话传说进行夸张、想象。
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一个色彩缤纷、瑰丽奇壮的境界。如《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就借助想象创造了一个优雅飘渺的莲峰仙境以寄托理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既写离奇梦境,又写飘渺仙界,境界神奇,色彩缤纷。
他还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描写客观世界。如《蜀道难》一诗,就融汇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描绘出一个奇险的客观世界,渲染了蜀道的艰难险阻。
游仙的形式,也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又一种表现。李白游仙诗中的佳篇,其精神和屈原一样,是由于对黑暗现实不满,又无力改变现实,因而在精神上做超越现实的飞跃,借游仙的形式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如由于“今日之日多烦忧”,所以“欲上青天览明月”。
综上所述,李白是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时代孕育出来的歌手,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所以,他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时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被人称为“谪仙人”。李白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射,折射出时代的风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李白以其卓而不群的人格、浪漫不羁的情怀、雄奇飘逸的诗风、天才横溢的篇章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又一座高峰,无愧于“诗仙”之称。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的诗歌创作,把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推向高峰,完成了陈子昂所开创的诗歌革新伟业。其诗歌不仅在当代享有盛名,而且光耀着我国一千多年来的文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诗人。李白的作品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学问的典范和代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