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的高效课堂
内容提要: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是指在固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创新中获得收益,从而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的课堂。课堂如何高效,首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上下功夫;其次是教师善于点拔和引导,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来说,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笔者根据实践经验,从四方面阐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四种做法。
关键词:高效 情境 合作 探究
如何构建小学英语的高效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言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相近的情境,有利于将常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情境中感知,在生活中运用常识。因此,在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环节,笔者常常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在教学6A Unit7 At Christmas词句时,利用现实中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场景,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渲染节日气氛的音乐,小组评价方式以为圣诞树贴装饰的PK比赛,板书利用简笔画等形式,在班级中布置出了一幅圣诞场景。情境的创设使常识的学习融入生活中,让学习更有意义,更有真实感。教师通过送对圣诞礼物环节,既渗透了西方的节日风俗,又引出了所学词句。学生们互赠礼物,再小组间交流询问礼物是谁送的,将句型Who is it from? It’s from…和Who are they from? They’re from…与实际结合,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交际当中。
再如教学6A Unit2 Ben’s birthday 时,将谈论“生日”这一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学生之间交流彼此的生日及想要的礼物操练和运用所学句型,学生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增进了了解也掌握了常识。这种真实的交流与运用使语言的学习显露出其实用性与必要性。
二、创设游戏情境。
高效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前进行深入细致地备课,还需要学生热情、积极地投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是需要教师调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学法的同时备学情,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创设游戏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也使课堂的气氛愉悦,师生关系和谐。但是,游戏不可滥用,要考虑到游戏与教材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让游戏紧扣常识重、难点,不拖沓,不能喧宾夺主。创设游戏的情境,使游戏不孤立存在,环环相扣又层层深入。
如教学6A Unit1 Public signs时,利用游戏“猜猜看”贯穿了三个环节,前后环环相扣,具有连续性和梯度性,使学生轻松获得常识。
首先做一个“Watch and guess”的小游戏,教师做动作,学生猜测引出单词smoke, litter, eat and drink等等。教师夸张的动作诙谐幽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再让学生做动作,学生来猜动作,而教师通过简笔画展示场景:in the library,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park…在学生做动作时扮成管理员前往制止,引出所学标志:No smoking, No littering, No eating or drinking…
第三,当学生感知常识后,再利用这个“猜猜看”的游戏操练与运用常识,即学生说句子,其他学生问答来猜出标志。一生说:It means you shouldn’t smoke. 另一生问:What does this mean? 其他学生抢答:It means ‘No smoking’.
三、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的点拔是高效课堂中画龙点晴之笔。而这种点拔不一定就是总结性的语言,还可以是巧妙地通过问题来揭示出来的。创设问题情境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相关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随势引导,创设巧妙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也可以针对文本预设问题,通过问题来层层剖析,引领学生抵达常识的核心位置。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因人而异设计问题以及问题的层次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学习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比如在复习环节,当与学生自由交谈时,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地理解老师的语言,或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回答,教师如果一味地重复发问,不仅学生紧张,而且接受的信息也比较单一。这时教师就可以将问题替换一下,或用另一种说法表述。如T: What date is it ? 学生一时怔住,想不起现在是几号了。教师接着问,Is it the second of November or the third of November….?学生此时恍然大悟,顺利地答出日期。再如T: 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S: I… (出现了信息沟)T:Did you watch TV or play basketball or…S: I played computer games.这样的问答不但平复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同时增加了信息量。通过不同角度对常识进行复习与运用。
比如在6A Unit3 It was there!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第一次听录音前,任务设为Listen and answer: 1. Where are Su Hai and Su Yang? 2.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 题目少而精,确定出了课文的人物和事件。而第二次感知课文时,问题设计就要层层深入,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顺清脉络。此处设计一份表格让学生填写,并根据表格互相问答。
what |
where | |
a moment ago/ just now |
now | |
camera |
|
|
films |
|
|
这种问题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突出了重点,直观地展示出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不同,使学生通过做和交流加深了对两种时态的用法的印象。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后,第三层问题设计为Read and judge.即完成课文下面的判断题,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情况。
四、提倡小组合作的方式。
一个学生拥有一种想法,几十个学生在一起互相合作交流,每个人就会拥有几十个想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中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质疑,巩固操练,交流展示和探究创新。为了确保学习效率,针对每小组人员的具体情况,组长及组员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组内的互帮互助与组间的合作竞争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缩短了差距。
经过实践,使学生们针对所学的常识,大胆地整合或改编。利用英语活动课展示他们的创造。每小组的组长是创造的核心,小组成员献计献策,加上不同的创意,展示出了不同的风格。通过这种合作与展示,锻炼了学生们的表演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升了英语课的趣味性,真正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诠释出高效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的独特魁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