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动态(中学)
凝心聚力谋求共同发展 坚持课改为了学生明天
凝心聚力谋求共同发展 坚持课改为了学生明天
——2013年赣榆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现场会交流发言稿
尊重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华杰双语学校自2003年建校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学校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质”的飞跃,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如果说今天的华杰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家坚持不懈的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历经六个年头,从学习省内外的一些课改成功学校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市推进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一直在积极寻求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华杰双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走在路上。
在我学校众多的备课组中九年级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年轻向上、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 更是一个积极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富有成效的典型。该组三年来有7人次承担县、市级课改展示课,一人被评为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领航教师,中考成绩连续4年稳居全县第一,2012中考化学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近三年大家组有1人被教育局聘为研训工作室专家组成员;5人次被县政府、教育局授予“教学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2011年初大家化学组被县局评为“优秀教研组”(初中段唯一)。
现将大家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盼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强化集备,贵在坚持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初始,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要从备课开始改革。新课改实践中大家深刻的体会到,单靠教师自己的个人努力要想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只会事倍功半,还易挫伤教师投身课堂改革的积极性。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大家发现要走出单兵作战、高耗低效的误区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开展富有实效的集体备课,而集体备课就是一种合作,合作的魅力源于集体的智慧,在交流与沟通中,新的创新点被激发,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被付诸于实践,新的课改成效就会诞生。
我们组年青人居多,平均年龄27岁,我在其中年龄是最大的,因此强化集体备课就显得更加重要。
粗线条的谈谈大家做法:1、强化业务学习。加强对教材的研读的同时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促进集体备课更有实效。2、抓实集体备课流程,自觉遵守备课纪律要求,有事须向主备领导告假,并自觉补备;严格实行“自备——互备——再备”三级备研流程,力保本组教师从源头上把握课标及教材,过程上参与导学稿优质化编制,实行上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效能;经“再备”后的导学案,经备课组长签字后交文印室印制,于自习课前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便于第二天上课展示。3、在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及学校组织各项教研活动的同时,鼓励督促同备课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通过检查督促努力使之成为常态化。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4、提倡写教学反思,并将其作为备课检查的一个重要项目。教学反思中主要记录了大家成功做法和想法、失败和失误之处,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等。教学反思是大家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大家曾经的迷茫,见证了大家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大家坚实的脚步。
二、夯实基础,重在落实
明确抓好基础常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结论等,处理好学生的常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而要落实基础常识教学,必须要采取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问题的关键。
在这方面大家的一些做法是,把基础常识和重点常识分批分段记忆或编成口诀帮助识记,并坚持每堂课的前5分钟小测,以测代练,以测促落实,达到掌握常识的目的。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不要求学生一天就把它记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记忆,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鼓励学生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熔解性编成口诀帮助识记。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所学常识,更能够强化学生化学学习的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巩固化学学习常识,最终达到化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立足课堂,追求高效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才能改变课堂中常出现的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昏昏欲睡的状态?如何才能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优势,让每节课都吸引学生,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如何才能开展学生高参与的课堂教学?这些问题困扰着大家,也在不断激发着大家对传统课堂的反思。
自2009年以来,我们连云港市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先后提出“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而大家学校从07年就开始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我校情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大家的课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没有讲台,没有安静端坐的学生,没有教师从头到尾的讲授,取而代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互助展示。每个班级依据学生人数分成6至8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大约七八个学生。课桌不再统一面向讲台横排,而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类似“圆桌会议”的形式摆放。教室四面墙上布置了小黑板,学生可以随时在自己身后的黑板上演示、讲解或者展示学习成果。在大家的课堂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行走于学生当中,或倾听,或引导,或争论。而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模式永远充满新鲜感,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不一样的互动体验,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展示;这样一来,每一堂课的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延伸,学生在享受高效课堂无穷快乐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扩张。我想这些对于今年5月22日到我校参加“从课堂走向远方”建构式生态课堂展示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应该有所体验。
四、抓好复习,掌控三率
复习阶段是学生补缺补漏的大好时机,可采取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中考合格率、优分率,降低低分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制定详实实用的计划是中考复习的关键。大家的感受是计划越细越好,将复习内容具体到每一节课,将每一个导学案落实到每位教师。
其次,要分层布置作业。班级里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认知能力存在差异,若是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一碗水端平”,很容易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难度、不同量的作业,优等生多做提高题、拓展题,中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之后,适当完成一定量提高题、拓展题,而学困生只要做基础题即可。
再次,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常识的应用。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常识与能力进行考查。大家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同时还要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分值越来越重,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的做法是课本常识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教研,相得益彰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大家组的教师在抓课堂改革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教法,撰写教学论文,进行课题研究。
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教研活动。三年来有6人次承担县、市级以上公开课及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到校活动,受到好评。
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在2011年和2012年全县化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张东青老师分别作题为《对2011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评价与反思》、《初中化学新旧教材变化分析》讲座。
近三年大家组获得市级以上获奖的论文20多篇,有本人撰写的《“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化学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回归生活》、《利用学案导学 催化高效课堂》等七篇课改论文发表在南师大《化学教与学》等主流期刊,其中论文《化学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回归生活》被人大《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该文又于2012年5月入选市教育局组编的课改丛书《从课堂走向远方——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中学卷。
大家还通过课题研究来系统解决大家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近几年大家完成两个县教科室规划课题《中学化学“自探、整合、起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与构建高效课堂关系的研究》,一个市教科所中长期规划课题《初中化学教学中强化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在研。
成绩属于过去,新学期新起点,大家将在市、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引下,努力拼搏,不断进取,在课改之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