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台
邵金余:宁静与致远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是庸狭之人对于世事无端的猜忌忧虑。像我辈自幼读圣贤之书,受国家培养多年,自谓并非庸狭之人,尚且不能攘却世事的纷扰,大事小情,往往自寻烦恼。某同事仕途春风,深得上司青睐,便耿耿于怀,叹生不逢时;某故旧商海得意,名车豪宅,便心中不能释然。
有时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当今世事,总能感觉到一种浮躁之气的涌动。天下熙熙,皆为名来,世事攘攘,全为利去。消逝了先前那种激情理想的追求,没有了人生的淡定与自持。于是,便有了种种的官场腐败、学术腐败,便有了种种利欲熏心、道德沦丧的行为。究其原因,这固然与灯红酒绿的缤纷世界在不断地引诱人们的物欲有关,但,人们自身的修养境界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能时时拂拭自己心灵的人,拥有一颗平常心,遇事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虽宠辱而不惊,虽毁誉而不计,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外云卷云舒,身居闹市,心远地自偏。
仅仅求得这种宁静是不够的,单求宁静就会耽于超脱。宁静是为了致远,是为了更辽远的征程。浪花在空中说,我要奔向大海。其实是受到了岩岸的阻遏,那只不过是一种绚丽的表演。真正向大海奔去的正是平静水面下的暗流。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名利所驱的人,也许一时会轰轰烈烈,但却永远达不到致远的境界。凡成大事业、大知识者,必以淡泊为度,“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以宁静为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远为务,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劳损,孜孜不辍,最后才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辉煌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