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华杰教育集团读书笔记评比简报及“真阅读”活动引导意见
江苏华杰教育集团教师全员阅读工程
读书笔记评比简报及“真阅读”活动引导意见
(2016年10月20日)
集团理事会
2015年11月~2016年1月,集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华杰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在读书节期间,集团各校区启动了以“深阅读增厚底蕴,精课改提高境界”为主题的“教师全员阅读工程”(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扩大了阅读视野,丰富了阅读内容,提高了课改能力,促进了高素质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夯实了有特色的华杰学校学问品牌的基础。
为使“教师全员阅读工程”有序开展,集团为教职工印制读书专用笔记本,并在2016年1月,由各校区进行阶段评比,评出“书香科室”10个,“书香园丁”22名,优秀读书笔记50本,读书演讲比赛获奖11人,读书摄影比赛获奖9人,集团投入两万余元对获奖者发放购书卡,以此积极倡导教师利用假期及平时空闲时间多读书,同时,对教师读书的内容、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6年10月,集团理事会对“教师全员阅读工程”开展一年来的读书笔记再次进行专项检查评比,形成读书笔记评比简报,并提出“真阅读”引导意见。
一、教师读书笔记概览
本次评比共收到259本读书笔记(新教师的读书笔记,已由学部负责检查)。检查发现广大教师踊跃参与“教师全员阅读工程”,主动地读书学习,认真做好笔记,笔记形式多样,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有的教师专注于学科课改前沿理论、教学研究和教材教法的学习,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前列;有的教师徜徉于育人成功经验和师生沟通艺术,对班主任工作深入探究;有的教师钟情于名师的课堂实录,进行自省式阅读,促进专业成长;有的教师醉心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欣赏,提升丰厚的学问底蕴;还有的教师擅长于绘制插图,笔记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些都值得称道。
检查也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教师读书尚未进入状态,读书无计划,随意为之;有的教师读书不深入,东拼西凑读书数量;有的教师走马观花,缺少感悟;有的笔记本栏目空缺,字迹潦草;还有个别笔记前后字体不一,疑似他人代笔;有的教师应付检查,笔记没有使用集团统一印制的笔记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今后必须坚决杜绝。
二、读书笔记评比标准
理事会研究制定统一评比标准,根据笔记的质量和数量加分,以5分为满分,分为5个格次,以加分形式计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
1. 笔记15次(或50页)以上,阅读专著5本以上,摘录精要,感悟深刻,书写认真者,为优秀格次(5分);
2. 笔记14次(或40页)以上,阅读专著4本以上,摘录、感悟详实,为良好格次(4分);
3. 笔记13次(或30页)以上,阅读专著3本以上,笔记充实,为合格格次(3分);
4. 笔记12次(或30页)以下,阅读内容空泛,记录草率,为不合格格次(2分);
5. 未交读书笔记为0分。
根据以上评比标准,共评出评比优秀格次66本,良好格次93本,合格格次80本,不合格格次20本(名单见附件1华杰教育集团教师读书笔记评比格次)。
三、“真阅读”活动引导意见
读书节作为校园学问建设的重要抓手,集团理事会决定将其列为校园四大节庆之一。本学期,各学部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真阅读工程”实施方案》。
1.认识再提高。读书学习是教师发展和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办法,也是培养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深入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在自身人文素养上下功夫,在教育专业视野上求拓宽,在学科常识和教学研究上求深入,打造教师团队厚重的精神底色,从而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核心素养。
2. 活动更扎实。以校区、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引导教干、教师勤读书、善读书,促进专业发展。激励教干、教师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用人类优秀学问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用先进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增长实际工作才干,创新做好本职工作。让博览群书成为校园生活的常态,让求知创新成为师生不懈的追求,让书韵飘香成为校园学问中最迷人的景致,以“真阅读工程”推进师生读书活动不断向纵深开展,引领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建设学习型校园。
3. 开展“真阅读”。各校区要落实教育部门制定的《中小学“真阅读工程”实施方案》,做“真阅读”的先锋,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和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建立有利于师生自主阅读的激励机制。全体教师要做“真阅读”的表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扎实阅读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书籍(见附件2“真阅读工程”推荐教师书),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学校不断进步的灵魂,学习是不断创新的永恒动力。集团各校区要擦亮“书香校园”品牌,引领全民阅读新时尚,增强办学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华杰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和内涵式发展。希翼大家以优秀格次的教师为榜样,积极读书,认真思考,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理论素养,夯实专业成长根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品位和水平,为华杰教育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 华杰教育集团教师读书笔记评比格次
一、优秀格次(66本)
王寒梅 樊建华 单兰天 伏晓敏 程梦淅 张冬艳 苏 舟 闫雪薇 盛 楠 柏莹莹
王秀萍 祁明静 许 娜 陈望月 孙蒙蒙 许洪静 朱 旭 万苏玲 汪敏姗 闫 梅
黄家慧 杨慧敏 许效宇 吕 娟 王云堂 黄甲娇 王 峰 李严平 王穆秀 王彬彬
吕珊珊 王小璐 王 莉 程 玲 廖桂萍 高艺芳 柏 玲 朱传松 王培玉 苏长柳
丁兆倩 张 晓 张东青 徐乃翠 夏照清 何子莹 王 伟 江 曼 张爱芹 黄叶英
王艺颖 曹珊珊 宋小巧 秦 芳 蔡玉春 李 冰 张露梅 张 雯 徐靖惠 张 晓 徐蒙蒙 王 珊 吕福川 马 琳 陈 真 索 玲
二、良好格次(93本)
柏 峰 周丽晶 韦 茜 莫立娜 张 楠 刘奉益 李 静 苏妮妮 杨萍萍 钱 伟 刘 娜 王淑珍 田兰兰 穆叶青 李 静 张 丹 杨 玲 禹贝妮 陈珍珍 苏亚州 孙运慧 杨洪魏 李启高 吴秀珍 朱 莹 杨海艳 于宗艳 仲 静 卢 蓓 刘东方 焦 楠 张永霞 张 迪 高艺方 付 琦 宋明月 徐 娜 徐国娟 盛世栋 郑秀云 周 漫 杨 蕊 王小伟 徐进阳 朱孟广 张佩佩 徐 冉 朱丽娅 仲崇磊 张文霞 刘桂巧 刘锦厚 李恒英 祁欢欢 王晓丽 董兴琢 陈 静 宋宝海 刘 楠 张 明 王 培 梁俊艳 莫宗文 刘 春 朱冰洁 李笑笑 刘小婷 英成萍 程 露 宓万雪 张凯宇 盛兴鹏 李 艳 戴鸣雪 徐乙冰 张旭梅 梁 倩 管 慧 王家丽 于 红 王晓静 王 雪 李清明 苏丽娜 万小志 王静(小)李姝静 陈 青(语) 李 卉 仲 洁 徐平平 柏 露 桑婷婷
三、合格格次(80本)
名单略。
四、不合格格次(20本)
名单略。
五、未交读书笔记为0分:
由各学部对照名单查实。
附件2 教师“真阅读工程”推荐书目
书名 编辑 出版社 传道授业平天下 本书编写组 苏科 送给老师的第一本健身书 张英 青岛 给老师的100条建议 张振鹏 青岛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肖川 北师大 学校,用什么来吸引学生 肖川 北师大 完美的教学 肖川 北师大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肖川 北师大 做有温度的教师 刘畅 北师大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于永昌 北师大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孙双金著 北师大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华应龙著 北师大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李镇西著 北师大 于 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于漪著 北师大 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蔡林森著 北师大 高万祥与人文教育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高万祥著 北师大 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贲友林著 北师大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程红兵著 北师大 徐斌与无痕教育 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 徐斌著 北师大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姚计海 北师大 班主任工作十日谈 走进学生 吴申全 丁正梅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大象之舞——中国课改:一个教育记者的思想笔记 余慧娟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教育家书院丛书聆听系列:读书与教书 郭华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美】威廉·鲍威尔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可见的学习(教师版) 约翰·哈蒂(John Hattie)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潺潺清泉——李吉林教育随笔 李吉林 南京博瑞杰 激情萌发智慧——李吉林情境教育论文选 李吉林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佐藤学 著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常生龙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薛法根教育文丛: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薛法根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于永正教育文集:我的为师之道 于永正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李虹霞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 李建平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智慧教育丛书:走向智慧——现代课堂的思与行 刘大春 黎波 南京博瑞杰(教育科学) 大夏书系·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教师可以为学生做的事 窦桂梅 华师大 大夏书系·首席教师 郑杰 华师大 大夏书系·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 任勇 华师大 大夏书系·做一个理想教师 袁卫星 华师大 平凡的伟大 : 教育家陶行知、杨东莼、牧口常三郎的生活史 周洪宇 福建教育 教育第三眼 李跃/著 黑龙江教育 为师之道 【英】亚瑟·克里斯多夫/著 黑龙江教育 剑桥论道:英国大学校长谈教育与未来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主编 黑龙江教育 课堂教学——一位美国老师的心得 【美】黛比·西尔佛王玉枫/译 黑龙江教育 课堂内外:打造全方位发展的学生 【美】埃莉诺•斯刘清山/译 黑龙江教育 全脑教学:影响全球300万教师的教学引导书 北京中青文 高效能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中青文 “互联网+”时代,如何做一名成长型教师 北京中青文 别闹,少年 中信 移动时代生存 中信 智慧的转型 中信
相关文章